從前,不知是因為喜歡平安時代,還是受動畫影響,說到京都,總想起鴨川。
總描繪出小孩在河邊玩樂,中學生踏單車回家,夕陽映照着河邊矮坡的畫面。
好像這樣……
所以,畢業旅行的第一天,走到「未來」的第一天,來到嚮往已久的鴨川,一探究竟。
從祇園町南側的花見小路,徒步經過不少土產店,最後來到四条大橋下的鴨川。天空雖然多雲,幸好沒有下雨。寧靜的河流,微風輕拂着臉,正如想像中的舒暢。只是,沿階梯走下便可發現餐廳樓房林立川旁,自然之美與人為之美混合一起,也不知是好還是壞。不過,河川兩旁十分整潔,不少人席地而坐,我們也不例外。
乘涼、休息、散步、相依相偎、相談甚歡、凝望對岸的人比比皆是。來到這裡,隨意找個地方坐下,把自己融入其中,自然而然就像個當地人。漫不經意地望望對岸,自己也好像成為別人眼中的景色。
突然,看見三個拿着攝影機、收音咪的當地人向我們走近。
原來,穿黑外套的主持人打算訪問坐在我們旁邊的情侶,是在做關於鴨川的電視特輯吧?雖然聽不懂他們的對話,不過看看日本人實地探訪的感覺,還是蠻有趣的!
這時,又有另一個鴨川的訪客來了。
牠悠閒地在河川中暢泳,也不管兩旁的人如何興奮地指着自己看,就這樣畢直地向前游。
果然是「鴨」川,真有意思。
聽着……
看着……
坐着……
天色晚了,我們選擇了依着鴨川旁走回京阪車站,沿路遇到「出雲阿國(いずものおくに)」……的石像(「阿國歌舞伎發祥地」紀念碑)。
傳說的中被稱為「出雲大社巫女」的阿國。曾在京都四條河原設置的歌舞伎劇戲棚中演繹「傾奇舞」而享負盛名,是日本歌舞伎劇的創始者。當時的鴨川就是阿國的演出地之一。相信,有玩過光榮KOEI《太閤立志傳》的朋友,或者熟悉日本戰國時代的朋友,對她應該並不陌生。
仰望天空,天色昏黃,也該回民宿了。
沿著鴨川旁的單車路,走到京阪電車的三条站。
把在這裡看到的種種盡收心中,在「鴨川」上畫一個句號吧。
然而,
在旅行的第三天,由於計劃出錯,毫無預警地又再訪鴨川。
可幸,這次換成了陽光燦爛的鴨川。
在出町柳附近,由賀茂川與高野川交匯而成的鴨川,跟四条大橋下的其實是同一條。橫跨鴨川的橋有很多,例如二条大橋、三条大橋、四条大橋、五条大橋等。但是,鴨川的起點卻只是這裡。河溪風貌也與上次看到的不盡相同。
這裡的河水很淺,意外清澈,無論是大朋友還是小朋友,也盡情地在水中玩耍。與四条大橋那廂不同,這裡的人站着的比坐着的多。或許,是因為連繫兩岸的這條跳石橋。跳石,日文是「飛び石」,是「這個鴨川」的特色。
跳!
跳!
再跳!
每個過橋的人,無論老幼,都是從一塊石,跳到另一塊石,讓人找回孩提時代的樂趣。
除了四方形的大石外,還有海龜、海星模樣的可愛石塊。
總讓人急不及待的跳躍而上,拍照一番。
身旁的京都人,無一不是相繼跳躍,無一不是嬉笑玩鬧。
看來,在繁華都市的外殼下,他們的童心,依然未泯呢……
日光下的鴨川,陽光輝映於河水之上,不自覺地就把它拍下。
拍得好,拍得不好,都是一種留念。
慶幸,能記下當時。
以後,
若果遇上好天氣,揹起背包,拿着相機,
漫步鴨川,也是個不錯的選擇呢!
我發現,
從不同地方看鴨川,風貌不一樣,觀感也不盡相同。
那麼,
從不同方向看「未來」,得着也有不同。
路,似乎不只一條。
《待續》
題外話!
話說,在鴨川附近的建築物頂上,我們竟然看到了鳥居?!